新闻

连接线的智能化监测技术有哪些
2025/08/08

连接线的智能化监测技术正从“事后维修”走向“实时感知、云端预警、寿命预测”,目前可落地的核心方案分为三类、八项技术,覆盖输电、工业、汽车、建筑等场景:

无源自取电监测

• CT 取电 + 超级电容:利用导线自身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(CT)取电,为传感器和 LoRa 无线模块供电,实现“零外接电源”长期在线

• 太阳能+蓄电池:适用于户外架空线或隧道,白天光伏板充电,夜间蓄电池供电,寿命 5–7 年

多传感融合监测

• 护套环流/接地环流监测:实时检测电缆护套接地电流,判断是否进水、绝缘老化

• 拉力/位移传感器:检测导线张力变化,提前发现断股或外力破坏。

• 温湿度、烟雾、气体传感器:对井道或桥架环境进行 24 h 监控,超限即声光+云端报警。

• 光纤分布式测温(DTS):沿电缆全长布设光纤,定位 1 m 级热点,精度 ±1 ,用于高压电缆隧道

通信与数据平台

• LoRa/NB-IoT 无线回传:空旷距离 1–5 km,功耗 <50 mA,适合偏远线路

• 4G/5G + MQTT 协议:实时上传秒级数据到云端,支持手机、PC 同步查看。

• AI 寿命预测:基于历史温升、振动、电流数据,算法给出剩余寿命及检修窗口,误报率 <5 %


询问

发送

最新博客